【信息時報】神經(jīng)內分泌瘤難診斷 中山一院掌握利器
??信息時報訊 (記者 蔣雋 通訊員 李紹斌 彭福祥)一般人都以為“喬幫主”喬布斯死于胰腺癌,,其實他患的是神經(jīng)內分泌瘤,,只不過這個腫瘤長在了胰腺部位。由于這類腫瘤臨床表現(xiàn)復雜,、分布廣泛,,因此常被誤診為其他腫瘤,而68鎵同位素標記的生長抑素作為示蹤劑的PET-CT是確診這種腫瘤的利器,,目前華南地區(qū)只有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(下稱“中山一院”)能開展這一檢查,。
??神經(jīng)內分泌瘤易誤診
??近日,一位5年來多次因不明原因消化道潰瘍出血的病人,,從汕頭輾轉來到中山一院就診,。此前,該病人做了幾次胃切除手術,,但一直找不到病因,。“我們?yōu)樗隽?8鎵同位素標記的生長抑素作為示蹤劑的PET-CT后,,在十二指腸終于找到一個大小約0.5厘米的胃泌素瘤,,切除之后,病人痊愈?!敝猩揭辉汉酸t(yī)學科主任張祥松教授介紹,,這種專門針對神經(jīng)內分泌腫瘤的影像檢查,目前華南地區(qū)只有該院能做,。
??中山一院消化內科副主任,、主任醫(yī)師陳潔教授解釋,人體內有很多神經(jīng)內分泌細胞,,它們遍布全身,,分泌數(shù)十種不同激素,調控人體各種生理機能,。目前,,神經(jīng)內分泌瘤最常見于胃、腸,、胰腺等消化系統(tǒng)器官,,約占這類腫瘤的三分之二左右。這一類腫瘤的發(fā)病率在過去30年內增加了6倍,,因此逐漸受到關注,。
??分布廣泛,臨床表現(xiàn)復雜的特點造成了神經(jīng)內分泌瘤容易誤診,,確診困難,。陳潔教授團隊每年診治近200例各類神經(jīng)內分泌腫瘤,“這些病人通常都是輾轉了很多的醫(yī)院,、做了許多檢查,,有些病例長達5~7年才獲得確診”
??影像檢查是利器
??“因為80%左右的神經(jīng)內分泌腫瘤表面會表達生長抑素受體,同位素標記的生長抑素與腫瘤表面受體結合后,,進行PET-CT掃描,,可以非常敏感地檢測到腫瘤的分布,同時可以明確腫瘤生長抑素受體表達的情況,?!睆埾樗山榻B,還有一種PET-CT掃描是使用常規(guī)的18F同位素標記的葡萄糖作為示蹤劑,,“可以顯示腫瘤的糖代謝是否活躍,,糖代謝越活躍,一般而言意味著腫瘤生長越快,,惡性度越高,。”
??什么人容易得神經(jīng)內分泌瘤,?“發(fā)病沒有性別上的差異,,病人年齡跨度很大,,有七十多歲發(fā)病的老人,,也有十多歲的少年,。”陳潔指出,,該類腫瘤患者中,,只約有5%的人具有遺傳背景,攜帶有致病的缺陷基因,。
http://epaper.xxsb.com/showNews/2017-05-08/376137.html?from=singlemessage&isappinstalled=0